您的位置:首页>经济 >

中国最缺大学的城市,开始逆袭了

2023-08-12 19:28:53    来源:国民经略

文|凯风

城市与大学,可谓相互成就。

01


【资料图】

每一座万亿级经济强市,都渴望打造一所城市大学。

日前,广东省教育厅发布公示,拟向教育部申报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更名佛山大学。

这意味着,时隔28年,这座万亿GDP城市有望迎来属于自己的城市大学。

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佛山大学就曾以专科高校的形式的存在,不过后来组建为本科性质的佛山科学技术学院,从此失去了城市之名。

据悉,过去10年来,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寻求更名的消息不绝于耳,曾先后宣布拟更名为广东科学技术大学和广东理工大学,但最终都未能成行。

作为全国最缺大学的城市之一, 佛山与深圳、宁波、东莞、泉州、南通 等经济强市,素有 “大学贫困市” 之称。

其中,佛山、东莞、泉州不仅没有以城市命名的高校,连双一流高校都集体挂零,无论是高校数量还是在校大学生规模,都同能级城市里都处于垫底水平。

从 大学生密度来看,佛山、深圳、东莞、泉州等都处于垫底位置。

据统计,每万人常住人口中,佛山只有169个在校大学生,而东莞、泉州分别为147人、241人,至于深圳更是不到100人。

换言之,在佛山,每57个常住人口中才有1个大学生,而深圳、东莞分别是95个、68个。

与之对比,作为中国大学生数量第一城的 广州 ,拥有165万大学生,与1800多万的常住人口相比,平均每万人在校大学生881人, 平均每11个人中就有一个在校大学生。

不过,背靠经济强市的强大财政实力,“大学贫困市“正在全面逆袭。

深圳走在前列, 这些年通过拼命建大学,已经摆脱了“大学贫困市”的称号。

如今的深圳,虽然仍旧难以与北上广相提并论,但以南方科技大学、深圳大学为代表的本土高校的崛起,以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、哈尔滨工业大学(深圳)、中山大学(深圳)为代表的分校的纷至沓来,让深圳高校实力陡增。

深圳之后,一众经济强市也开始行动起来,“佛山大学”等城市大学的横空出世,或为“大学贫困市”扭转局面的关键性举动。

02

以城市冠名的大学,不在少数。

据不完全统计, 我国共有43个以城市冠名的大学,其中16个为省会城市。

其中,最出名者当属 北京大学、南京大学、武汉大学、兰州大学 等老牌985高校,而以 苏州大学、郑州大学、深圳大学 为代表的“新势力”,影响也在与日俱增。

从经济强市来看,目前我国内地共有24个万亿GDP城市,仍有大量地市没有城市大学。

长沙、无锡、西安只有以城市命名的学院,而杭州、佛山、东莞、泉州,则没有以城市命名的高校。

这其中,杭州最为特别。

杭州大学 曾经作为老牌211高校而备受瞩目,但在1998年被合并入新的浙江大学,杭州大学从此“消失”在人们的视野中,留下无尽遗憾。

如今,在“佛山大学”之外,一众经济强市,正在试图恢复城市大学,重塑高校矩阵。

前不久, “合肥学院”正式更名“合肥大学” 的消息引发关注,这座新晋万亿GDP城市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“省会大学”。

在合肥之后, 长沙学院、西安文理学院、无锡学院 更名为城市大学的说法不绝于耳,长沙甚至将“推动长沙学院更名为长沙大学”作为强省会战略的一环。

不过, 从“学院”到“大学”,并非简单的名称之变,而是涉及全方位的升格。

根据教育部规定,办学规模上“称为大学的”,要求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应在8000人以上,在校研究生数不低于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5%,且一般至少应具有10个硕士点,并且有5届以上硕士毕业生。

西安文理学院升格为西安大学 ,之所以迟迟未能推进,“缺少硕士点”成了最大的拦路虎。

长沙学院升格为长沙大学、昆明学院升格为昆明大学 ,也是卡在硕士点数量、国家级奖项、重点学科等个别硬性指标上。

不过,随着各地加大力度扶持,这些地方多数只差临门一脚,新的城市大学,或将批量涌现。

03

经济强市,为何这么缺大学?

究其原因,根据凯风新书《中国城市大变局》分析,高校格局是历史遗留的产物,且受到 行政主导力量的不断强化 ,集全省资源一体的省会自然成了最大受益者。

以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武汉、成都、西安、南京、沈阳为代表的 传统大区中心 ,向来都是高校重镇,集全省、大区乃至全国的教育、医疗、文化、科技等资源为一体。

与之对比,以深圳、宁波、佛山、东莞、泉州、南通为代表的 经济强市 ,多数崛起于改革开放之后,往往侧重于产业发展,GDP或许一枝独秀,但教育医疗却与省会存在巨大差距。

不难看出, 这些最缺高校的城市,几乎都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大市 。深圳、佛山、宁波、东莞、泉州位列TOP10工业城市,南通也跻身TOP20之列。

这些城市,无不坐拥一众千亿级产业,在不同领域各有所长,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产业工人和高学历人才,成了最大的人口流入地。

然而, 城市大学,尤其是一流高校的缺失,却成了长远发展的制约。

毕竟,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洗牌之下,我国正在一改过去以投资驱动、外贸驱动为主的传统竞争模式,创新驱动的重要性前所未有之凸显。

人才是第一资源,大学是最重要的人才港,没有任何经济强市可以忽略。

04

城市大学,为何显得如此重要?

城市与大学,向来是共生共荣的关系。

一所知名高校,尤其是以城市冠名的高校,对于 城市知名度和显示度的提升 毋庸讳言,而对于城市能级的抬升同样有着重要价值。

对于经济强市来说,打造一所以城市冠名的一流大学,既是教育补短板的必然之举,也是将教育能级与经济产业能级相匹配的不二选择。

对此,佛山有关人士看得十分清楚:

“没有一所大学,高水平大学支撑,或者一批高水平大学支撑,我们的转型升级和创新是走不出去的,我们是不可能走在人家前头的!高等教育就是我们其中的一个短板,必须要把这个短板补上!”

对于省会城市来说,城市大学的重要性有过之而无不及。

正如《中国城市大变局》一书所论,强省会,正在成为区域竞争的重要抓手,而 高等教育本身就是强省会绕不开的一环。

作为一省经济、产业、交通、教育、科技、文化、医疗的主要承载者,省会如果存在明显短板,就很难对周边形成强大辐射力,遑论参与全国乃至国际层面的城市竞争?

所以,打造一所以城市命名的省会大学,以此作为高等教育乃至高新产业的突破口,就成了关键。

然而,不同于经济与产业,教育不是一日之功,不是靠投钱就能迅速力挽狂澜,这需要前瞻性的战略思维,更需要长期的投入。

当经济强市拼命建大学,中国的大学格局会否改变,我们不妨拭目以待。

关键词: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