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>经济 >

美国版《东海人鱼》“游”入中国戏剧舞台

2023-08-13 01:12:07    来源:中国青年报

原标题:用艺术搭建中美青少年文化沟通的桥梁——(引题)

美国版《东海人鱼》“游”入中国戏剧舞台(主题)

中青报·中青网见习记者 杨洁 记者 叶雨婷 实习生 刘雪琪


【资料图】

“月亮圆了一回又一回,春夏秋冬一年又一年……”舞台中央,人鱼姑娘忧伤地望着远方的家乡。在剧中,被龙太子困在海底的彩萍姑娘,因双腿被熔岩炼化成鱼尾巴而无法上岸。随着舞台圆盘的转动,舞台变换成一道道海浪。她摇曳着鱼尾,乘着海浪,眺望家乡,面向观众唱起这首思乡的歌谣。

前不久,在第十二届中国儿童戏剧节上,美国版《东海人鱼》教育专场演出在中国儿童艺术剧场举行,来自美国蒙大拿州、加利福尼亚州的15名中学生登上了舞台:美丽动人的人鱼姑娘,勇敢执着的金珠子,可爱热心的海鸥们,胆小怕事的海鲜们,奸诈狡猾的龟丞相,亲切善良的外婆——他们用中文为现场观众生动演绎了这一中国传统民间故事。

在这个过程中,不少美国学生表示,自己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,也借此机会能够和中国的同龄小伙伴有更多的交流机会。

这是一次“中文+戏剧”的创新尝试,也标志着由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与美国相关合作机构合作设立的“中美青少年国际中文和戏剧交流”项目正式启动。

“中文学习+戏剧表演”是一种怎样的体验

梅林·约凯拉是金珠子的扮演者,她最喜欢的台词是:“做好人要做到底,做好事也要做到底。”

在剧中,金珠子无意中见到人鱼姑娘,愿意帮助她恢复自由,重新回到家乡。人鱼姑娘告诉金珠子要去外婆礁找到乾坤土,才能降服龙太子。而在寻找乾坤土的路上,好友邬珍宝为了能得到人鱼的眼泪,把金珠子推进了海里,害得金珠子险些丧命。

2020年夏天,中美团队在会议中首次讨论了中文加上戏剧的创新项目模式。与传统的学习中文的方式不同,此项目将中文学习与戏剧表演相融合,学生每周参加网络及面授中文台词和舞蹈培训课程。教师团队由美国本土中文教师、中国文化教师和艺术家组成。

而儿艺原创剧《东海人鱼》因其丰富的故事性、惊艳的音乐和舞美等因素,最终被选中成为演出剧目。

《东海人鱼》是中国经典儿童剧目,由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根据中国传统民间故事改编而成。美国版《东海人鱼》在原剧目基础上,对中文台词和舞台表演进行了改编,演员全程用中文表演,并将芭蕾、歌舞剧等西方表演形式揉进了中国戏剧之中,配合灯光和舞美设计进行展现。

编舞沃尔特·巴雷拉告诉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,他们为剧中人物,比如人鱼姑娘增加了新的编舞,帮助观众更好理解剧中人物形象。“来到北京后,我们又根据儿艺舞台上的海浪、沙粒等实际效果,不断调整舞蹈动作,让舞者在适应舞台的同时,尽力呈现舞蹈。”

“做好人要做到底,做好事也要做到底。”是金珠子外婆告诉金珠子的一句话。在梅林·约凯拉看来,这是一句非常有力量的话,当遇到困难后,这句话可以给金珠子带来力量。“我喜欢做一个好人,也喜欢多做好事。”

在《东海人鱼》剧目中,拿到乾坤土的金珠子为了帮助人鱼姑娘恢复双腿,需要收集海中千万只海蚌的乳汁和陆地上千万种鲜花的露水。最终金珠子用尽了一生的时间,完成了拯救人鱼姑娘的承诺,帮助人鱼姑娘恢复了双腿,重回家乡。

“我参加这个项目是想学习中文,体验不同的文化。”阿玛雷·斯维尔是人鱼姑娘的扮演者,起初她对故事并不理解,在学习中文台词的过程中以及多次观看原剧视频后,她开始慢慢理解台词背后的文化元素。

针对美国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个性,美方团队也对台词做了适当调整,并录制了该故事的有声读物学习音频。阿玛雷·斯维尔在训练之外,一有时间就拿出音频学习,模仿其中的发音,理解故事内容,甚至每天在睡觉前也在反复听中文版本的故事音频。

阿玛雷·斯维尔还记得,正式演出的前一天,有演员排演到一半,忘记了台词。那时,团队老师带着大家一起深呼吸,放松心情,重新合成了一遍,一起完成了演出前的最后彩排。

对于阿玛雷·斯维尔来说,这是她第一次接触中国戏剧,“当我决定参与到这个项目的时候,就希望自己可以通过努力演绎好这么生动、震撼的故事”。

排练中的“十万个为什么”

在美国版的《东海人鱼》小演员中,大多数学生是15岁到17岁,最小的是12岁。这是她们第一次接触中国的戏剧并用中文演绎。在表演的过程中,阿玛雷·斯维尔常常不能理解:人鱼姑娘彩萍在跟外婆沟通的时候,为什么要一直鞠躬致谢?

美国版《东海人鱼》美方项目总监、制片人陈苏寒和团队老师们会跟孩子们解释,中国传统文化里有尊老爱幼的传统,家庭成员彼此之间关系紧密,互相依赖和尊重。

不少小演员是第一次接触中国戏剧,剧中角色要求的中文台词、表演以及舞台走位是对他们能力的全方位考验。剧中分饰海鸥和鲨鱼两个角色的奥黛丽·乔治,此前没有学过中文,但是她通过项目每周的线上辅导和原剧视频,不断地练习中文台词。对于她来说最大的挑战是到北京后,带妆在舞台上兼顾好中文台词和舞蹈动作等细节,努力呈现出自己的角色。饰演螃蟹的演员莎拉·德波特则发现中国戏剧和美国舞蹈的风格不太一样,她需要在练习的时候融入更多自己对中国舞蹈的理解。

在北京合成排练的10天,美国小演员们与儿艺的中方剧组团队通常从早上一直排练到下午。这种深入并沉浸式的语言和文化环境让很多学生受益匪浅、印象深刻。

在索菲·庞弗雷特的印象中,每当大家不了解剧中人物的中文台词和动作时,一名中国导演总会亲自上阵,演示剧中人物的声音和动作,让大家在轻松的笑声中找到学习中国文化的乐趣。遇到不理解的地方,有中国老师来解释剧中台词设置的意思,背后动作如何搭配,如何理解舞台的装饰布置等。

对于莎拉·德波特来说,这是她第一次接触表演,也是第一次表演中国戏剧,“我很开心可以参加这个项目,它给了我来中国学习的机会,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。”

“每个青年脸上都洋溢着对相互交流和认识对方的那种渴望”

在扮演金珠子之前,梅林·约凯拉曾学过3年中文。她的奶奶是中国人,父母曾在中国生活过一段时间。她记得小时候,父母讲过不少与中国有关的故事。在她的印象中,爸爸说得最多的是“饺子”。

“中美文化确实不太一样。我在了解和观察的时候是很有趣的。我很享受这一深入学习彼此文化的过程。”梅林·约凯拉说。

在索菲·庞弗雷特小时候,她和家人生活在中国,印象中妈妈曾经常讲起美猴王的故事。美猴王学习了不同的功夫,拥有了特异能力,在征途中完成自己的使命。索菲·庞弗雷特希望高中毕业后可以到中国学习生活一段时间,进一步感受中国的文化和生活氛围。

实际上,在结束第十二届中国儿童戏剧节的演出后,他们赴北京、西安两地,开展系列文化交流体验活动。

教育专场后的论坛上,一名北京中学生站起来用英文向美国小演员提问:“对中国的印象是什么?”饰演海马和海鸥的黛利拉·纳尔逊回答:“在这里既看到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古迹,也感受到高楼耸立的现代气息,是非常棒的体验。”

参加《东海人鱼》演出让奥黛丽·乔治第一次来到中国。她爬上了中国长城并参观了紫禁城。从前只在书本或者视频里看到的中国文化历史古迹,如今可以亲自去体验:“我总听说,中国有多美丽、有多伟大,但我们从来没有机会看到它。亲眼看到真是太棒了。”未来,她想学习更多的中国语言、历史,去接触更多有关中国的内容。莎拉·德波特期待回到学校后,选择汉语课,继续学习中文和戏剧。

最令美国同学们难忘的,是在《东海人鱼》教育专场演出之后,美国学生们和台下500多名北京师生一起唱起了《凤凰花开的路口》。

“那首歌很甜美,每个人都唱得非常动情,我们(与中国同学)互相感受到了那种心灵上的联系,真是太棒了!”莎拉·德波特说。

“每个青年的脸上都洋溢着对相互交流和认识对方的那种渴望。”在陈苏寒看来,这是最打动人的瞬间。“这只是一个开始,我们希望未来可以有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互相了解对方。”

中青报·中青网见习记者 杨洁 记者 叶雨婷 实习生 刘雪琪 来源:中国青年报

关键词:

相关阅读